|
《湖州日报》:德清县 聚力打造改革创新高地、品质生活新城来源:《湖州日报》 发布日期:2022-04-12 浏览次数: 摘自《湖州日报》2022年4月12日第九版
漫步在德清,一幅幅生动画卷触目可及,背后是源源不断的活力。这里是改革的热土,累计承担国家和省级改革试点200余项,诞生全国首张宅基地“三权分置”权证、全省首宗“标准地”;这里是创新的高地,获批成为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县,各类科技人才数量列全省第一方阵;这里是生活的寄托,城市形态不断优化、乡村振兴领跑领先、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社会保障扩面提质…… 过去的五年,是德清发展史上极不平凡、浓墨重彩、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五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德清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团结依靠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全力以赴推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高标准建成了全面小康社会,为高质量赶超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积蓄了强大势能。 春风正劲,德贵日新。展望未来,德清将聚力打造改革创新高地、品质生活新城,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先行样板地,高品质建成国际化现代山水田园城市,争当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排头兵”奋斗目标,为建设绿色低碳共富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州作出更大贡献! 改革 让发展有内劲
让闲地发挥出最大价值,是德清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结出的果实。近年来,德清县深入探索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形式,激活乡村资源要素,以多种形式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6817宗781亩、面积129万平方米,推动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年均增长24.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0%。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多年来,德清广大干部群众敢闯敢试、勇于创新,以改革者“停不下来”的朴素情怀,持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不断走向深入。从“产学研”到“政产学研金介用”,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到“标准地”改革,从户籍制度改革到城乡体制改革……它们既单点突破,又相互交织、统筹推进,汇聚成改革“试验田”里最美丽的风景。 5年来,德清累计承担国家和省级改革试点200余项,全国首张宅基地“三权分置”权证、全省首宗“标准地”在德清诞生,农村“三块地”改革5条创新举措被新《土地管理法》吸收,“数字乡村一张图”入选《国家数字乡村建设指南1.0》,荣登“中国数字治理百佳县市”榜首。“群众企业点题、政府限时答题”的“微改革”创新做法赢得百姓点赞。 两个项目都想争取同一地块,优先供给谁?将两个项目的承诺亩均税收、投资强度等基础数据导入GEP核算决策支持系统,一秒即精准计算出结果。去年,德清与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联合开发的德清GEP核算决策支持系统正式上线运行。该系统依托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将全县农林产品、水资源、大气环境等生态环境相关数据流汇聚形成“生态资源数据库”,精准地算出每块地的“生态身价”。 改革在路上,改革在与时俱进。去年,德清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革,“三地”集成改革荣获年度全省改革突破奖铜奖,“浙里基本公共服务”成为全市唯一入选省数字化改革“最佳应用”,GEP生态价值转化应用纳入“一地创新、全省共享”项目,化工企业安全管理数字孪生、工程渣土“一件事”等一批项目入选全省数字化改革成果展。 创新 为热土添活力 4月6日,走进位于湖州莫干山高新区的浙江中海达空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10多名研发人员正忙着开发“德清城市智能网联云控平台”应用,加速无人驾驶技术在德清落地。“我们从软件研发到运营服务,实现了完全自主。”总经理吴文荣说,企业每年将营业收入的15%用于研发投入,去年在2000平方米的办公区内实现营收1.23亿元。 莫干山高新区是德清创新驱动蓄势增效的一个缩影。5年来,德清全面建成“1所大学、24家研究院、168家省级以上研发机构”组成的创新策源体系,成为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县,科技创新主要指标持续走在全省前列,研发投入强度从2.72%跃升至3.7%、位列全省县域第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达330家、1103家,均比2016年增长300%以上,入选省“尖兵”“领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7个,县域人才总量突破16.3万人,累计自主培育国家级人才38名、省级人才63名、省领军型创新团队3个,各类科技人才数量列全省第一方阵。 乘势而上,换道超越,以创新力提升产业承载能力。德清积极释放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红利,打破行业限制,抢抓全球数字经济机遇,与全球地理信息以及相关科技企业合作,同时拓展人工智能、大数据、自动驾驶等新兴领域,带动产业跨界融合发展。如今,德清“地理信息+人工智能”两翼齐飞发展格局正加快形成。 创新活力,一直迸发在路上。去年,德清创新指数位列全市第一、全省第六,勇夺全省首批、全市首个省级科技最高奖“科技创新鼎”,新增省级新型研发机构2家、企业研究院5家、企业技术中心2家,全年引进顶尖领军等高层次人才216名,入选省领军型创新团队1个,招引大学生及各类人才2.4万人。 品质 勾勒美丽新城 中央文明办近日下发了《关于2021年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结果通报》,德清在134个全国县级文明城市中位列第一,获中央文明办通报表扬。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内在素养,也是高品质生活的基石。 有人说,生活在德清是幸福的。你可以惬意驱车在宽敞的道路上,路边智慧化的服务触手可及;你可以在莫干山下的民宿放空自己,这里青山绿水,如同世外桃源;你可以全心投入创新创业,越来越简化的政务服务让你事半功倍。 因为在德清,生活的品质是从内到外的—— 城市形态不断优化。5年来,德清中心城区框架在“东进、南拓、西改、北延”中不断拉大,建成区面积拓展到41平方公里,完成部分镇(街道)区划调整。国际会议中心、国际展览中心、市民活动中心等一批公共设施落地建成,入选省数字生活新服务样板县。完成老旧小区改造提升28个,私营城区块面貌焕然一新,获评全省新时代美丽城镇建设优秀县,乾元镇入选全省首批千年古城复兴试点建设名单。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5年来,德清新建和改扩建学校36所、新增学位1.1万个,实现学校布局、办学条件、师资队伍“三个城乡一体发展”。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获国务院通报表彰,完成县人民医院改扩建、第三人民医院异地搬迁,61家卫生院、美丽村卫生室建成使用。 同时,德清以全国县域第一成绩创成全国文明城市,成功列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国试点县,“人有德行,如水至清”成为全国首个入选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的县域品牌,2人获评全国道德模范,“德清嫂”“清禾公益”获评全国学雷锋“最佳志愿组织”。一批本地文艺精品亮相国家舞台,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未来 绿色低碳共富 推窗见绿、出门入园,蓝天常在、绿水长流,这幅美丽德清画卷让人百看不厌。 近日,省美丽浙江建设领导小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专班通报了第四批清新空气示范区评价结果,2个设区城市、7个县级城市获评。其中,德清县榜上有名。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5年来,德清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省第三批大花园示范县,6个“德清实践”入选践行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典范案例。PM2.5平均浓度从43微克/立方米降至27微克/立方米,空气优良率从76%提升到91%。首创的河湖长制相关经验在全国推广,“五水共治”七夺“大禹鼎”并获金鼎,连续两届夺得全省水利最高荣誉“大禹杯”金杯奖。连续三年获评全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优秀县。绿色矿山建成率达100%,率先实现省级森林城镇全覆盖。 绿色、低碳、共富,正成为德清发展的新追求。 近年来,德清县以绿色智造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通过设立企业服务专员、出台绿色工厂考评体系、制定专项扶持政策、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等一系列举措,助力打造绿色高端产业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该县已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7家,绿色产业供应链管理企业4家,绿色设计产品达到10个。 德清县相关负责人表示,要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深化开展“亩均论英雄”改革,以集成化的措施淘汰落后产能实现减碳发展,以数字化手段赋能传统产业推进控碳发展,以绿色化导向培育新兴产业迈向低碳发展,切实推动德清县制造业走向资源消耗低、质量效益高、核心竞争力强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德清不只夯实物质富裕,在精神富裕上也不断探索、敢为人先,勾勒美好图景。 去年12月,德清在全国率先出台《县域精神富有评价指南》地方技术性规范,为县域精神富有建设成效提供了科学合理的评价依据。后续将推进测评方法研究项目,开展精神富有在县域层面的指标测评,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标准化测评体系,为全省乃至全国的精神富有建设贡献“德清方案”。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处于高质量发展快车道的德清,将继续砥砺前行、奋发不息,为聚力打造“改革创新高地品质生活新城”、建设绿色低碳共富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州而努力奋斗,以优异成绩再创德清辉煌! 文/徐震 摄/谢尚国 |